准备与申请篇
在5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介绍将在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上海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2年5月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结合上海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第一版指引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二版)》(以下简称“《防控指引(第二版)》”)。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上海的复工复产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发布3版复工复市“白名单”。
本文结合《防控指引(第二版)》等最新的复工政策要求以及上海发布等官方平台公布的问答,结合法律法规及实务经验,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指引,篇幅关系,以下是第一篇即准备与申请环节。
一
企业职责
《防控指引(第二版)》明确要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员工应落实的“四方”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其防疫责任如下:
● 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专班,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 在复工前需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防控机制、物资保障、员工排查、风险分离、内部管理到位,各区管理部门将对企业防疫物资需求提供信息对接;
● 企业应当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核心关键岗位和环节“人到岗、车能动、疫防好”,将方案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审批。对疫情防控不完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复产。
此外,为了更好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以减少或避免复工后的内部感染,企业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复工前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将方案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审批。第二,强化场所管理职责。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加强对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第三,强化企业员工管理。落实每日人员健康监测和防护,实现员工防疫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覆盖;实施全程封闭管理,尽量减少人员往来;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教育,开展防疫、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等。
二
复工复产准备
1
场所管理准备
1)风险区设置
企业可以按照绿区(正常生产)、蓝区(新进入人员观察)、黄区(密接或次密接)、红区(有感染情况)等设置不同风险区域,各区做到互相隔离,分类管理。同一等级区域要划小管理单元,减少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接触。企业还应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防疫标准。中高风险区域人员必须佩戴N95/KN95口罩,低风险区域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分功能区域管理
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直接接触。对于交接区域(如出入口、装卸货场地、仓库)、生产经营区域(如车间、会议室、办公区等)、生活区域(如食堂、宿舍、健身房等)、公共卫生区域(如卫生间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如道路、室外场地)等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
2
完善物流管理
对生产生活物资进入厂区,企业应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场所,并与其他区域相隔离,要求供应商车辆司乘人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入厂区。企业应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接收、装卸、贮存、拆封、消毒等。本企业物流车辆司乘人员必须持有48小时以内的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或24小时内的抗原检测阴性报告,出车驾驶员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需在“沪冷链”小程序上做好每周自查,严格落实“五关”要求,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原料、场所和设施设备消毒等物防措施。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于2022年4月22日发布的《关于办理上海市商贸物资和生活物资企业<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通知》,商贸物资和生活物资企业可以为自有车辆和驾驶员或其承运商车辆和驾驶员申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以下简称“《车辆通行证》”)。
《车辆通行证》必须人车证相符,一证只可用于一条运输线路,严格按照“一人一车一证”,如从事线路不变的重复业务,证件可在有效期内反复使用。如线路发生变化,驾驶员必须通过“随申办”终端APP或微信和支付宝的随申办小程序注销当前电子证照后,方可为新的运输任务申请新证。当司乘人员健康码码色异常或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有效期时,《通行证》立即失效,需重新申请。
3
防疫物资储备要求
企业应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防护口罩、消杀酒精、免洗洗手液、红外线测温仪、热成像测温仪、防护服、防护眼镜、一次性医用手套等物资。防疫物资建议按照14天以上做好储备。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照要求分类安全处理。
4
做好安全生产要求和应急处置预案
1)企业应开展复工前专项消杀和生产安全检查,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关键部位以及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合理安排工期,严防过劳作业和不顾安全的赶工期、抢进度等现象发生。
2)企业应当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一旦有疫情突发情况,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同时确保安全生产。企业需加强和属地政府沟通,建立感染人员转运联络通道。企业应当按照员工人数比例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支持人数较多的企业和园区设置专属方舱。员工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异常时,应第一时间向本单位负责人和所在区防控办报告,并将异常人员立即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同时排摸相关密接人员,分别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不与检测异常人员安排同一空间。
异常情况应急处置流程大致建议如下:
● 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当每日健康检测出现异常,需立即启动。
● 应急处置预案实施:
对于异常情况人员:异常情况的人员应立即隔离,并做好终末、通风系统消杀工作;同时需立即将异常情况上报防控办;配合防控办做好异常情况人员转运工作;
对于其他员工:当发生确诊或疑似病例时,企业应在第一时间控制扩散,禁止有关人员流动;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初步筛选和病例活动轨迹筛查。
● 应急处置预案解除:
异常人员经复核被判定为非新冠肺炎感染者;
发生确诊或疑似病例,相关人员已经转运,终末消毒完成且环境采样为阴性。
三
复工复产申请、查验、复工通知
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企业对生产经营涉及的生活、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编制本企业防控方案,填写复工复产申请表,向所在的园区/街镇提交申请。
需注意,各区关于复工复产流程、需要提交申请的文件和流程并不相同,比如闵行区需要一次性填写提交“申请信息表”“承诺书”“复工人员信息表”,而静安区,企业只需要先提交“申请表”,后续再提供企业疫情防控方案,进入下一流程。各辖区企业的复工复产申请的相关规定参照附件表格。
各园区/街镇在接收到企业的申请后,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场所分区分类管理情况、企业员工管理情况、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应急处置预案情况等进行评估,核实情况,直接审批。已通过审核的企业,纳入复工复产企业名录,由街镇、区属公司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出具复工通知单。
四
复工复产后管理
1
员工返岗
为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复工复产企业返岗人员健康管理,市大数据中心在“随申码”页面上线复工复产人员返岗电子通行证(以下简称“复工证”)。复工证申请主要针对城市运行保障类、防疫物资保障类、重要功能保障类、连续生产作业类、配套基础支撑类等五大类工业企业,并优先支持市级发布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及连续生产企业的申请。
在纳入上海市复工复产白名单的企业内工作,且所在楼栋7天内无阳性的员工可办理复工证,不受所在小区、街镇的管控状态影响。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企业可向所在区复工复产牵头部门或相关单位申请复工证。返岗人员可在“随申办”APP上使用复工证,向居住地居村委展示复工证。复工证同时显示人员身份证、单位用工证明、核酸证明等有效信息,居村委经核对身份证,确认所住楼栋7天内无阳性,加员工本人的阴性抗原检测证明,即可放行。
上海市复工复市企业必须如实填报返岗员工相关信息,对瞒报、漏报、假报或违反当地防疫要求的,将该企业和员工列入黑名单。黑名单库全市各部门共享,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人员不予生成“复工证”。符合条件的返岗人员,居村委无特殊原因,均应当予以放行。
2
员工管理
1)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止期(2~5天)。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以及“一日两测”(早上做抗原检测、下午做核酸检测)。企业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组织返岗人员点对点到岗。
2)全体员工的每日健康检测和登记,指定的专人每天汇总人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应暂时安置到临时观察点进行隔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企业根据所在区的区域划分,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相应管理要求,落实核酸和抗原筛查。
● 封控区:坚持一日两测,即早上做抗原检测、下午做核酸检测;
● 管控区:坚持每日抗原加两日一测核酸;
● 防范区:每天做抗原检测,5天内一次核酸检测。
3)所有人员应按风险区要求全程佩戴口罩。
4)实施全程封闭管理,无接触换班。严格管控外来人员,如必需进入,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需现场抗原检测阴性。
5)禁止不必要的集聚活动,应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注释
[1] 根据供参考版本,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并加盖公章:疫情防控应急小组组建情况及成员组成情况;疫情防控应急小组职责分工情况;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和落实情况;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封闭生产人员闭环管理方案;运输车辆及司乘人员闭环管理方案;其他疫情防控相关管理方案。
(实习生刘语霖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作者:秦佳骏
秦佳骏律师是己任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的合伙人,就兼并与收购、风险投资、合规性问题、反不正当竞争、劳动和雇佣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等案件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秦律师曾担任多家中国和跨国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涉及行业广泛,包括医疗卫生、制药、医疗器械、化学和生化品加工、汽车及汽车配件制造、电信和物流、食品和农业及工程等。
作者:沈卓青
沈卓青是己任律师事务所公司组律师,专注于公司业务领域,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国际及国内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包括企业投融资、劳动关系、兼并与收购等法律事务。服务过的客户包括财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新兴市场的初创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医药健康、生命科学、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制造、大型设备制造、教育等。